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>政务公开>政府信息公开>政府部门信息公开>县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>县农业农村局>法定主动公开内容>其他法定公开 >政策解读

【文字解读】《关于做好2022年秋冬种生产工作的通知》解读

访问量:

关联稿件:

一、文件出台背景

2022年,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,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,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主线,全力以赴稳定粮食生产,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,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,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发展,特制定《关于做好2022年秋冬种生产工作的通知》。

二、工作要求、目标、任务

围绕落实粮食生产底线目标,以调优结构、主攻优质、提升效益为重点,重点突出提升粮食产能、创新农业科技、推进绿色发展,努力实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全县秋杂粮补种0.4万亩;秋冬种面积稳定在25.6万亩以上,其中:油菜面积10.2万亩、蔬菜面积3.8万亩、绿肥10万亩、其他作物1.51万亩。建设一批油菜“445”(亩均成本400元、亩产油菜籽400斤、亩纯收益500元)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示范区,集成示范推广油菜绿色高效技术模式,提高油菜单产和总产量。推进设施蔬菜建设,推广蔬菜新品种、新技术,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,增加种植收入。积极扩大绿肥等肥田作物种植,补充土壤有机质,改善土壤结构,通过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地力,稳定耕地持续产出能力。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,提高综合生产效益。稳定扩大一产种植,大力发展二产加工和三产服务业,培植上高菜籽油和蔬菜等特色生态品牌、观光旅游基地,二三产业产值占比稳步提高,形成产业上下游连通、一二三产融合、利益机制共享的发展格局。通过调整优化品种结构,稳定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有效供给,实现粮食生产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,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生产者素质上来,努力构建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、投入品减量化、废弃物资源化、产业模式生态化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。

三、文件依据

根据宜春市农业农村局《关于做好2022年秋冬种生产工作的通知》(宜农字〔2022〕37号)文件,特提出《关于做好2022年秋冬种生产工作的通知》(上农字〔2022〕106号)文件。

四、文件执行范围和有关期限

该文件适用于全县秋粮生产过程,从发文之日起到秋冬种生产结束为止。

五、核心或重要内容解读

紧紧围绕稳定粮食生产,保障粮食供给的要求,聚焦全年任务,着力加强粮食产能建设,加快种植结构调整,大力推广科技增粮技术,创新绿色发展模式,强化农业防灾减灾,全力保障农资供给,实现满栽满插,确保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。

(一)因地制宜抢墒补种。现在已到9月下旬,剩下不到一周左右的时间可以改种晚秋作物。对已经造成绝收的田块,要抢抓最后几天的窗口期,抢墒补种荞麦、秋马铃薯等晚秋作物。对错过晚秋作物补种季节的,可适当提早播种油菜,以弥补秋粮损失,增加油菜产量。一要摸清底数。各地要核准本辖区内受灾面积,尤其是绝收面积,同时要准确掌握目前有一定光热资源及水资源保障的耕地情况。二要因地施策。对绝收的田块要一田一策、一户一策,逐一研究改种补种方案。由于今年热量较好,各地要广辟水源,根据资源禀赋和区域差异,可选择符合当地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的粮食作物,在9月底前选择在库区、湖区荒地、旱地及已收获且有一定水源的早中稻田抢墒补种荞麦、马铃薯等作物,力争多种一亩是一亩、抢播一季是一季。三要加强管理。要注意水肥管理,精细整地,施足底肥,灌足底水,蓄水保墒,为种子发芽和出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。要做好病虫害监测,及时发布病虫预报,指导农民科学用药。要适时收获,确保杂粮稳产丰产。

(二)合理调优种植结构。按照“宜油则油、宜菜则菜、宜肥则肥”原则,合理安排秋冬种作物区域布局,科学确定粮经饲结构,切实提高种植效益。一是合理布局。综合考虑耕地利用、灾害发生、种植习惯、产业发展等多种因素,深入挖掘耕地和茬口资源,突出重点区域、重点作物,以推动油菜、蔬菜下田接茬为重点,在一季稻区、适宜双季稻区积极扩大油菜、蔬菜、绿肥等秋冬种作物种植。二是用好政策。充分利用中央产油大县奖励、稻油轮作试点、设施蔬菜发展等扶持政策,发挥生产优势区域作用,促进油菜、蔬菜等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提升、供应结构优化。三是示范点带动。以油菜扩种和设施蔬菜建设为抓手,结合旅游观光风景区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,每个乡镇打造1-2个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点、高效设施蔬菜示范点,通过示范带动秋冬种作物生产,进一步调整、优化种植结构。

(三)千方百计扩大冬种面积。各地要围绕2022年目标任务要求,以超常规的力度像落实早稻面积一样落实冬种面积。要结合各地生态特点、光温资源,充分挖掘冬闲田及气候等资源,尽快将目标任务“清单式”分解细化到村、到组、到户、到田块,全面压实属地责任。一是大力推动油菜种植。在充分利用一季稻区冬闲田的基础上,提高适宜双季稻区冬闲田利用率,稳步推进各地扩大油菜种植面积。要“销号式”落实面积,实行挂图作战,对照面积台账,种植一块、销号一块,确保任务落地落实。二是加快设施蔬菜建设。要倒排工期,大力发展秋延后蔬菜,增加市场供应品种、优化供应结构。三是挖掘冬种旱粮潜力。积极引导农民扩大马铃薯、蚕豌豆等粮食作物种植,扩大粮食种植面积,夯实明年粮食生产基础。四是发展间作套种。充分利用全县低龄果园、茶园、油茶园等,发展杂粮间作套种,扩大杂粮面积。

(四)推进技术集成与示范。根据不同作物和功能,突出绿色生态和提质增产增效要求,分类制定不同的技术路线,加快冬季农业技术集成创新,示范推广一批冬季农业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、绿色生态高效新技术、规模经营管理新模式,充分挖掘冬种农业增效潜力。一是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种。按照引进一批、示范一批、推广一批的要求,持续推进试验、示范、推广一批蔬菜、油菜种植新品种,促进产量和效益的提高,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。二是加快新技术集成。引进一批新技术、新机械,开展适宜性验证试验示范,使新技术尽快落地生根、增产增效。要加快油菜种子包衣、联合播种、缓控释肥、绿色防控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,加快形成适宜本区域的油菜“445”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,进一步挖掘我县油菜扩面增效生产潜力,增加油菜种植的产量和效益,切实提高油菜生产水平。三是加快新模式推广。实施轮作既有效利用冬季光温资源增收一季生产效益,又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肥力,还能美化环境。要结合当地水稻生产结构,及时总结本地现有的轮作模式,加强优化集成,加快推广。因地制宜开展“稻-油”、“稻-稻-油”、“稻-再-油”等不同轮作模式的新技术引进试验和集成示范。还可根据属地特性,适当发展“稻-稻-菜”、“稻-稻-花”、“一季稻+蚕豌豆”、“一季稻+马铃薯”等轮作模式,引领周边农户照着学、跟着干,有力提升单位面积产出率,增强农业种植生产综合效益。

(五)着力引导培育冬种主体。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体系,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,培育家庭农场、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,发展多元服务体系。一是加大土地流转。在依法自愿、有偿流转的基础上,积极引导农民季节性流转土地,充分利用稻油轮作试点、绿色高质高效等扶持项目,积极引导水稻种植大户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发展“稻油”、“稻薯”、“稻菜”等模式,促进粮油兼丰、周年高效。二是提高服务水平。组织开展统一供种、统一植保等服务,为新型经营主体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生产效益,同时支持“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,各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活动,加大农业经营主体投入秋冬种生产的积极性。三是加大培训力度。围绕“农民缺什么学什么,要什么教什么”的原则,充分运用好高素质农民培训、送科技下乡等活动,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,不断打造一批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发展、率先获益,示范带动秋冬种产业发展。

(六)持续推动产业融合。围绕“油、菜、花、蜜”多功能开发利用,延伸产业链,拓宽价值链,提升产业综合效益。一是多功能开发培育亮点。支持和引导开展“肥用、菜用、花用、蜜、”等多用途开发。继续深入挖掘生态、人文和红色资源优势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油菜花旅游景点。推动双季稻区积极开发“菜用+肥用”功能,在不影响双季稻生产的前提下,增加一季“菜薹”收入并培肥地力。二是优化加工增加效益。积极引进低温冷榨、微波调香等先进加工生产线,加大风味调香、营养保全等加工工艺应用,突破制约菜籽油的品相、口感、风味、品质安全等瓶颈问题,提高菜籽油的质量和档次,实现加工增值。三是开发市场提升品牌。着力推广油菜“双低双高”新品种,发展订单生产,创建高标准生产基地,打造菜油精品名牌。以供港、供粤蔬菜基地建设为抓手,提升蔬菜品质,塑造优质蔬菜品牌。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区域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,通过地理标志打造区域公用品牌。

解读人:李文苹 ,电话:0795-2517763

附件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返回顶部关闭本页